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叙赵守备学释菜会馂(四库本作上赵寺丞修学释菜会馂) 南宋 · 陈淳
嘉定四年日在房,侯来守南清漳
下车百事所未遑,先务化原修泮宫。
发帑市材鸠众工,改偏易陋规模洪。
大门复旧正当阳,直挹名第真仙峰。
泮渠下疏清波溶,时与潮汐相流通。
两廊轩轩如翚飞,朱栏翼之森卫防。
讲堂岩岩峙中央,高明洞豁无暧曚。
东西两舍夹其旁,扉楹新厂标祠堂。
诸祠畴昔乱无章,从今一正峣相望。
东祀无极濂溪翁,浑沦再辟如羲皇
二程从而大发扬,千载绝学始有光。
文公继之撷精刚,发挥大学明中庸。
善集诸儒粲朝纲,金声玉振真玲珑。
此邦况又旧游乡,流风遗泽尤洋洋。
合为四座俨颙颙,卓示师表开群矇。
女令圣门知所从,无徒自弃甘面墙。
西祀唐人相国(自注:名衮。),首变蛮俗趋文风。
配以周欧二俊良,破荒桂籍先传芳。
端明蔡公著清忠,始自莲幕起腾骧。
东溪高公上庠,劲节凛凛凌秋霜。
力摧秦桧锐锋铓,濒死奋不顾厥躬。
列为五像竦昂昂,论世尚友激懦慵。
要令片善有磨砻,无往不切进修功。
越惟明年神祝融,群工告备襡器藏。
侯曰轮奂美而彰,落成合与诸宾同。
释菜之礼久已亡,在泮饮酒仪亦荒。
今其举之始自邛,不宜草略宜周详
时惟月琯中林钟,旬有三日方曈眬。
阖郡文武诸曹郎,下及生员隶学供。
庙廷叙立严班行,银青错间绯紫裳。
主人升自阼阶东,束茅灌献文宣王
蔬笋罗芬芗,配食兖邹二国封。
跪伏拜起仪从容,精神昭格孚冥茫。
恭惟道德万世隆,参天配地相始终。
再诣东祠诸儒宗,荐以时器陈时饔。
粢盛醴齐烹羔羊,尊师一意照无穷。
三诣西祠诸贤踪,馈荐一视东祠丰。
岂应故事诚有将,示人友善何日忘。
祀事既毕登堂堭,峨冠列坐咸肃恭。
广文巍榻歌鲁颂(自注:古音容。),讲扬经义发童蒙。
卷经群趋跻而跄,旧堂序列环而重。
老少团拜敬而雍,申明孝弟消强梁。
更衣紫袖巾缩缝,旋复故坐举馂觞。
羞桃华瓜仍蕉黄,左殽右胾羹及
五行大白益静庄,威仪秩秩无忀徉(自注:徙倚也。)
三劝和乐恩意浓,酬酢指逊交更相。
主人载笑色而康,方今太平无征攘。
幸与诸宾相庆逢,愿均饮醉文字中。
众宾欣谢且惭惶,此会旷典昔未尝。
今幸亲与沾霈霶,报之愧无圭与璋。
文班进请输肺肠,泮仪民则诗言飏。
风教基本今既崇,礼逊兴行道义充。
观听感德还降衷,自达闾巷无奸凶。
异时刺史三公,又推此道柔万邦。
移风易俗归醇酿,均令天下跻虞唐。
武班进请披心胸,侯饮于泮为道长。
可屈群丑服淮羌,献囚献馘不告讻。
坐格飞鸮食我,赂金贡齿皆来降。
异时锡命侯弓彤,又相君德成安强。
樽俎自折万里冲,会同四海来氐羌。
诸生继进吐卑悰,惟申文武无异方。
加之俾尔炽而昌,加之俾尔寿而臧
降尔遐福如陵冈,嗣续与国同无疆。
北溪野人狷且狂,躬陪盛仪喜莫量。
直述诗史为铺张,昭示来世惊盲聋。
怀高东溪二首 其二 南宋 · 陈景肃
五言排律 押词韵第六部
谔谔东溪士,吹箫涧谷春。
一别阻云水,相思劳梦魂。
五湖秋夜月,三岛春空云。
璚标月夜见,玉唾云閒闻。
何当一返驾,吟弄终乾坤(以上清陈汝咸康熙漳浦县志》卷一八)
怀高东溪二首 其一 南宋 · 陈景肃
 押词韵第十七部
凿泉莫太深,太深井难汲。
登山莫太高,太高顶难立。
山顶仰可观,井渊俯可挹。
那知鸿鹄飞,海杳(《闽诗录》丙集卷九作梅杏)无消息。
漳浦陈宰(森)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八二、《铁庵集》卷二○
某归来,望高盖旧游数舍近,欲作书相问讯,或者百乘经临,可以面会乎?
既而闻已开新邑矣,得贤令尹,可为漳浦赤子贺。
端平初见庙堂欲选才办事,每有繁使,必曰无如执事,盖欲处掌故学官而复迟者,为此耳。
闽中榷盐之役虽复命,而不阿楫使俱往之喻,径辞命而不行。
与其攘臂抵掌以邀一时之富贵,曷若缓步徐行以做实地之工夫?
邑与民最亲,最易行志,朝有所为,夕被其利。
向者凿空之数甚夥,更贤守轻减,而科罚遂少。
竹湖尤贤而易事,何止一分之宽,可行抚字之志
邑有东溪先生高彦先靖康中陈少阳伏阙乞诛六贼者,绍兴间以直贬死。
文公守漳,祠于郡庠,赠官得请,录后不果。
有节有学,曾祠于县庠否?
其后有人否?
访而恤之,是亦风化之助。
执事不以比肩滕薛大夫为嫌,而勤民如此。
官职是命中带来者,向之几为而未及为者何患其不为哉?
某杜门念咎,其拙讷尤甚于向时。
每忆癸巳岁良月上浣日至京,后两日冰山颓,局面一新,而执事至之日亦同,今思之真一梦也。
进士题名记 南宋 · 王迈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五八、《臞轩集》卷五
清漳乙未进士题名郡判,先立石之三日,谒某曰:「是举也,子尝与南宫校艺,今丞兹郡,宜有一言识之」。
余谢之曰:「余赘丞也,言之得无赘乎」?
诸君请愈坚,乃谂于众曰:士之致远于当世者,器识以先之,文艺末事耳;
士之所为不朽于来世者,名节以基之,科第假途耳。
漳先达繇进士位公卿侯伯,如晴霄之星,余独于器识名节中得二人焉:元丰之吴公可权与绍兴高公彦先是也。
吴为张天觉莫逆交,张当国,或怂恿见之,吴义形于色曰:「吾遇张公于放逐中,相与言忠义事,今可呈身求进乎」?
高对策忤君相,上书陈十渐,廪廪乎古之遗直,尝语其徒曰:「富贵有时或来,名节亏则一身之事去矣」。
吁,壮矣哉!
自国初至今,此州科目得士二百五十馀人,独二公所立光明俊伟,一言一动可为千载矜式。
则今已第之群英方来之魁人韵士,盍知所兴起矣。
某始受教于西山真先生,得「读好书作好人」六字,并以此诸君勉之。
乞褒录高登1191年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四三、《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一九、《经济文衡》续集卷一二、《东溪集》附录、《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八四、《朱子奏议》卷一○、万历《漳州府志》卷一○、乾隆《福建通志》卷六九、光绪《漳州府志》卷四二、光绪《漳浦县志》卷七 创作地点:福建省漳州市
〔贴黄〕奏为本州故迪功郎高登尝以直言干忤秦桧,贬死容州,乞赐昭洗褒录事,伏候敕旨。
具位臣朱熹:臣猥以尘贱,备员偏州,仰体圣明收用奖拔之意,思竭驽钝,仰报万分,故于听讼决狱之际,不敢不尽其愚。
今幸踰年,目前人户些小曲直,粗得其情。
独有事在数十年之前,而其枉直之分、举错之重或非州郡之所得为者,则在臣之职,不敢不具以闻,伏惟圣慈特垂听察。
臣伏见本州漳浦人故迪功郎高登资禀忠义,气节孤高,少游太学,值靖康之祸,尝与陈东诣阙上书,力陈六贼之罪,且言金人不可和状。
至绍兴间廷对,力陈阙失,无所顾避。
试官忌其直,降为下州文学
高宗皇帝嘉其忠而收之,调静江府古县
是时秦桧当国,帅臣胡舜陟以其父尝宰是邑,欲为立祠,以悦其意,而独持不可。
舜陟欲以危法中之,召致狱官,验问讯掠,讫无罪状可书。
后为潮州试官,又使诸生论直言不闻之可畏,策闽、浙水沴之所由。
闻益怒,以为阴附赵鼎,削官徙容州以死。
没之后,诸以口语为所陷者,高宗皇帝深察其冤,巨细存亡,无不甄录。
以远人下士,独无为言之者。
至乾道间,近臣梁克家等始援绍兴二十六年赦书以请,而有司拘文,废格弗下。
近岁守臣傅伯寿又尝具奏如前,然今亦已踰年,未奉进止。
是使以抱恨没身,垂五十年,而姓名犹在罪籍,未蒙昭洗。
虽其孤忠自信,独立不惧,精爽凛然,必不以此为悔,而在圣朝伸冤雪枉、劝善惩恶之意,则议者犹窃恨焉。
臣幸得蒙恩,假守其乡,目睹兹事,若又缄默,不能具以上闻,则虽万被戮,不足偿罪。
是以敢冒言之。
伏惟皇帝陛下御极以来,虚心克己,容纳尽言,比以阴阳失和,申诏近臣,乐闻至论。
草茅之士,虽有狂直过甚之言,始虽忤旨,终薄其罪。
窃揆圣志,如登之忠直,宜在矜奖。
欲望特发德音,复其官秩,量加褒录,以慰九原,且使天下之欲为忠义者知所劝慕,诚非小补。
臣不量疏远,干犯威严,无任震惧陨越之至。
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贴黄〕臣窃详傅伯寿奏底有「加赠官秩,施恩后嗣,系于圣神之独断,非小臣所敢请」之语。
臣之疏远,尤不敢辄论及此。
然区区之情,实亦有同焉者。
伏乞圣照。
刘德修1199年2月23日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二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
似闻祠官秩满,不知亦为再请之计否耶?
东方之事,想日闻之。
某竟不免吏议,然已晚矣,正使苟安,亦何足为轻重?
顾未知世道终何如耳。
馀干时有人往来,履常兄弟且如此。
昨得其书,具道所教戒,令人感叹。
但观时势恐未有补,徒促祸耳。
机仲、元善各已为致盛意,皆属道谢。
子宜宜春时得书,其母年高,不肯来就养,甚可念。
子直庐陵后,去之章贡,外邑寓居,亦不甚安。
子寿间亦得书,平父闻亦归江陵,却不得近书也。
季章必已到阆中文叔寓居,不知为况定何如,亦已托君亮附书问讯矣。
东溪志铭高古峻洁,法度深严,而浑然不见刻雕之迹,三复叹仰,以得见为幸。
老先生学行之懿,遂托此文以不朽矣。
间当已就窆,恨不得陪素车之会也。
传之计亦已襄事,其子弟几人?
当能世其学也。
天雄、铁杖、石刻之况,意甚厚,第顾衰懦,有不能堪,重以为愧耳。
今年脚气幸未大作,但耳聩目昏,日以益甚。
旧书不复可读,而顷年整顿《仪礼》一书,私居乏人抄写,学徒又多在远,不能脱稿,深虑一旦无以下见古人。
又恨地远,不得就明者而正之也。
方念久不闻动静,忽阅邸报,有房陵之行,为之怅然,寝食俱废,累日不能自释。
不审彼以何日就道?
自简至房,道里几何?
取道何州?
阅几日而后至?
风土气候不至甚异否?
居处饮食能便安否?
官吏士民颇知相尊敬否?
吾道之穷,一至于此!
然亦久知会有此事,但不谓便在目前耳。
偶有鄂便,托刘公度转致。
此间如有的便,亦望得一字之报,使知动静,少慰远怀,千万之幸。
冯李亦复不容,季章得郡而名见乃弟疏中,恐亦非久安者。
李良仲鸿飞冥冥,使人深羡,第恨不得扣其玄中之趣。
范文叔却幸未见物色,想亦深自晦也。
某足弱气痛,已半年矣。
杖策人扶,仅能略移跬步,而腹胁胀满,不能俯案,观书作字一切皆废,独于长者未敢依例口占耳。
数日又加右臂作痛,写字不成,衰惫至此,无复久存之理。
承教无期,尚冀以时深为世道自爱耳。
某随例纳禄,幸已得请。
中间盖亦少有纷纷,后虽粗定,然犹不免为从之之累,亦可叹也。
尽室游山,大是一段奇事。
衰病穷蹙,不复能出门户矣。
引领高风,徒切叹仰。
李良仲恨未参识,闻其养生颇有奇效,恨不得一扣玄旨。
《参同契》绝无善本,近校得一通,令人刊行方就,尚有纰谬处。
今纳一册,或因书烦为扣之,渠必于此深有得。
恐其有错误,得笔示幸甚也。
屈平以往者不及,来者未闻,而有长生度世之愿,亦是不堪时人之妄作,而欲见其末稍作如何出场耳。
每读至此,未尝不发一大笑也。
按:《晦庵先生朱文公续集》卷六。又见民国简阳县志》诗文存卷五。
刘德修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七
忽闻去国,深为怅然。
盖有识之士无不同此叹息,而昨日机仲经由,相与仰德,尤不能忘怀也。
今日之势,政使群贤悉力交辅,犹惧不济,顾乃为是以速之耶!
不审能便归蜀耶?
或且宿留江湖间耶?
即今已到何许也?
某前日始拜祠命,不免复辞近职,小赎前日失职之罪耳。
因便寓此,托季章致之。
目昏,不能多作字,要亦无可言者。
但祝眠食之间千万自爱耳。
天若祚宋,彼将如我何哉?
东溪先生久欲寓书,今复未暇,附此致瞻仰意。
文叔郎中前途必相见,亦告为道鄙怀也。
集贤益孤,势难复久,然亦有以自取也。
按:《晦庵先生朱文公文别集》卷一。又见民国简阳县志》诗文存五。
刘德修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七
两辱惠书,承且暂寓京口,诸况便安,足以为慰。
但比来时□大变,殊骇听闻。
流窜斥逐,下及韦布,近年以来所未有也。
国事至此,是岂细故?
而身远病衰,不能一言以悟主听,愧恨悲痛,不知所言。
伏惟执事爱君忧国,当同此怀也。
比日不审台候何似?
神相正直,起居当益轻健也。
某前月之初□约机仲会于一山寺中,为两日之款,时未有近日事也。
然已不胜忧叹,怀抱抑郁,又感风湿,归来旧疾发动,證候轻于往时,而气体积衰,遂不能当。
药未有效,而传闻愈甚,病势遂进,不可支吾。
今虽未死,然必无复全理。
已上告老之章,只从本州保明,别无陈乞文字。
次第诸公见之,意其已死,必遂其请也。
定叟有人在此,得附此书。
臂痛不能作字,口占亦觉气乏,不得尽所欲言。
自度此生决无再见之期,千万为天下国家厚自爱重,乃所深望。
东溪先生体候何如?
季章书,闻亦不快,深以为念。
文叔已别附书,欲作传之数字,而建康人留此已久,不能复俟。
计时相见,幸为深道此意也。
按:《晦庵先生朱文公文别集》卷一。又见民国简阳县志》诗文存五。
刘德修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七
昨大病中奉状告诀,今未成行,且复宿留,亦可笑也。
然病亦气衰,终难扶持,未知复有后会之期否耳。
单守人还,奉告之辱,乃闻贤兄东溪先生遽启手足,而令女亦不起疾,为之怛然。
此在德门固为不淑,然前辈沦没,使一方学者失所依归,所系尤不细也。
区区乡慕之久,去冬尚幸一见,虽不及款承教约,然亦足以粗慰平生矣。
溯峡定在何日?
相望益远,非独吾党无以慰离索之怀,未知世事终何所底止耳。
病中痊发狂疾,欲舒愤懑,一诉穹苍。
既复自疑,因以《易》筮之,得《遁》之《家人》,为「遁尾好遁」之占,遂亟焚稿齰舌,然胸中犹勃勃不能已也。
馀干数日前得书,处之甚适,亦甚不易。
只去岁忙乱中得其书,字画言语皆晏然如平日,固已服其有定力矣。
□相恩礼一新,季章超迁甚美,论功第赏,固自有次序耶。
正则请祠竟如何?
相见烦为致鄙意。
此两日来,右臂方能屈伸,未暇奉记也。
向见焦山《瘗鹤铭》侧有谪丹阳曹掾王瓒题诗,诗词甚佳,字亦绝类《鹤铭》,疑出一手。
「瓒」字已阙,但据赵德夫《金石录》云尔。
而《文选》诗中亦有此人名姓,不知便是一人否。
然诗□□□□□□疑耳。
近年乃绝不见,不知今尚存否。
暇日试为访之,属正则摹数本寄及为幸。
某挂冠之请,人尚未还,而小报已不允,势须再请。
但得冷撰旧秩,亦可以已矣,不敢必其悉从也。
定叟人来,因得寓此。
残暑未衰,万万以时自重。
不浸近而愈疏,临风惘惘。
王瓒诗首句云「江外水不冻,今年寒复迟」者是也。
正则已得请,即以属陈安行可也。
按:《晦庵先生朱文公文别集》卷一。又见民国简阳县志》诗文存五。
刘德修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一三、《晦庵先生朱文公文别集》卷五
昨承载酒访别,情谊缱绻,岂胜感叹!
恨坐远,不得款承馀论,而遽为数千里之别也。
今晚或来早即行,无由诣违,亦不及一见东溪先生,重以怅惘。
又不敢拜简以勤诲答也。
小史汪致明颇谨,欲事左右,不审可容留否?
谨此遣前,可否唯命。
它冀以时节宣,讫致格君定国之效,千万甚望!
高彦先家诸帖1191年4月27日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二九、《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二、《晦庵题跋》卷一、光绪《漳州府志》卷四六、光绪《漳浦县志》卷七 创作地点:福建省漳州市
熹犹及见绍兴中年奸凶擅朝,忠贤奔播时事,而知漳浦高公之为烈也。
老矣南来,乃获拜其祠象于学宫,窥其逸稿于家集,而识其嗣子之为人,又益得其本末之详,甚可叹也。
季士又以此轴见视,如李、曾、二胡诸公,皆先人所从游,当日相随去国者。
三复其言,益以慨叹。
乃敬书其后而归之。
绍熙辛亥四月二十七日新安朱熹书。
寻真观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三五、《晦庵先生朱文公文别集》卷七
新安朱某仲晦永嘉薛洪持志、永嘉张扬卿清叟、缙云王仲杰之才、会稽陈祖永庆长、临江刘清之子澄长乐林用中择之乐阳赵希汉南纪、宜春彭楼子应、宜春彭凤子仪温陵许子春景阳庐陵郭植廷植、长乐余隅占之临淮彦先致远,淳熙辛丑三月丙戌至此。
莆田公弼梦良、长乐陈士直彦忠先归。
漳州州学东溪先生高公1187年9月16日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五七、《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七九、《东溪集》附录、《方舆胜览》卷一三、万历《漳州府志》卷二○、乾隆《福建通志》卷七一、道光《福建通志》卷二三、光绪《漳州府志》卷四三、光绪《漳浦县志》卷七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
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立志
柳下惠之风者,鄙夫宽,薄夫敦。
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
孟子之于二子,其论之详矣。
虽或以为圣之清,或以为圣之和,然又尝病其隘与不恭,且以其道不同于孔子而不愿学也。
及其一旦慨然发为此论,乃以百世之师归之,而孔子反不与焉,何哉?
孔子大德中而无迹,故学之者没身钻仰而不足。
二子志洁行高而迹著,故慕之者一日感慨而有馀也。
然则二子之功诚不为小,而孟子之意其亦可知也已。
临漳东溪先生高公者,名登字彦先靖康间游太学,与陈公少阳伏阙拜疏,以诛六贼、留种、李为请。
用事者欲兵之,不为动也。
绍兴初,召至政事堂,又与宰相秦桧论不合去,为静江府古县,有异政。
帅守意,捃其过以属吏
会帅亦以谗死狱中,乃得释。
被檄试进士潮州,使诸生论直言不闻之可畏,策闽浙水沴之所繇,而遂投檄以归。
闻大怒,夺官徙容州
学博行高,议论慷慨,口讲指画,终日滚滚,无非忠臣孝子之言,舍生取义之意。
闻者凛然魄动神竦。
其在古县,学者已争归之。
至是,其徒又益盛。
属疾,自作埋铭,召所与游及诸生诀别,正坐拱手,奋髯张目而逝。
呜呼,是亦可谓一世之人豪矣!
虽其所学所行未尽合于孔子,然其志行之卓然,亦足以为贤者之清,而使百世之下闻其风者有廉顽立懦之操,则其有功于世教,岂可与夫隐忍回互以济其私,而自托于孔子之中行者同日而语哉?
公没之后二十馀年,延平田君澹为郡博士,乃始求其遗文,刻之方版。
又肖公像而奉祠之,以风厉其学者。
间因郡人王君遇来求文以为记,属予病,未及为而田君去。
太守永嘉林侯元仲至,则又与王君更以书来督趣不置。
予惟高公孤高之节既如彼,而诸贤崇立之志又如此,则予文之陋,诚不宜久以疾病为解。
强起书之,辞不逮意。
林侯试为刻之,陷置祠壁,漳之学子与凡四方之士往来而有事于此者读之,果能有所感慨而兴起乎哉?
淳熙丁未秋九月甲寅新安朱熹记。
濂溪光风霁月1181年4月6日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五九、《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四、《周濂溪集》卷九、《庐山纪事》卷一○、康熙《西江志》卷一九六、雍正《江西通志》卷一四三、《濂溪志》卷二、同治《南康府志》卷三、《庐山志》卷一一、《庐山志》副刊之一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濂溪书堂
淳熙八年岁在辛丑夏四月六日,后学朱熹、张扬卿、王沅、周颐、林用中、陈祖永、许子春、王翰、余隅、陈士直、张彦先、黄干,敬再拜于濂溪先生书堂下:惟先生承天畀、系道统,所以建端垂绪,启佑于我后之人者,厥初罔不在斯堂,用咸叹慕低回,弗忍去。
乃复出所诵说先生《太极图》,赞其义以晓众,咸曰休哉。
退,先生之曾孙正卿、彦卿,玄孙涛设馔光风霁月亭,祁真卿、吴兼善、僧志南与敬书以志。
高东溪1190年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八九、《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六、光绪《漳州府志》卷四六、光绪《漳浦县志》卷七 创作地点:福建省漳州市
先生刚方之操,鲠切之言,一视险夷,之死不变。
盖所谓一世之伟人,非独一乡之善士也。
熹敬仰高风,为日既久,又幸尝得执笔,编列祠事。
而今日之来,获拜堂下,则于隐忍回互之讥若有愧焉。
炷香酌酒,歛衽陈词。
伏惟先生之灵有以鉴之!
谨告。
又谒高东溪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九○、《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六、光绪《漳浦县志》卷七
谨以释奠之明日,致祭东溪先生高公
惟公志节坚高,议论英发,不容何病,之死弗渝。
顾我颛蒙,旧劳向往,肇兹明荐,庶激懦贪。
谨告。
忠辨(为归善高登彦先作) 宋 · 胡铨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一七、《胡澹庵先生文集》卷三、《古文集成》卷六六、《南宋文范》外编卷四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曰:「忠之属也」。
古之言忠者多矣,未有以情为忠者,余尝事斯语矣。
曾子曰:「自吾母而不用吾情,则何所用其情哉」?
《语》曰:「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大哉情乎!
君臣、父子、兄弟、朋友,无所不用其情。
情苟至焉,不欺于君,不欺于亲,不欺于兄弟,不欺于朋友;
一有不情,而欺罔无所不至矣,遂至欺其君亲,欺其兄弟、朋友。
夫欺为不忠,则不欺者为忠矣,非必如龙逢、比干杀身然后为忠,非必扣閤排闼、伏蒲折槛、血湔御衣、血污车轮、血流殿阶,然后为忠。
使必如是而后为忠,其间容有不情而为之,如隐刺之乱数进忠策者,非至诚爱君忧国者也。
古之君子,在庙堂之上则忧其民,出一言而泽及天下,情乎爱民者也。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出一言而中时病,情乎爱君者也。
杜子美崎岖江湖,其身不能一日岩庙之上,拾遗补阙未之闻也。
徒以片言半辞,有闵时忧国之心,史臣正色称之,曰情不忘君,世推其忠。
余然后废卷而叹,发乎情者之为忠,而不情者之非忠也。
作《忠辨》。
杨彦侯集序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七○、《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七
古作者皆自传其文,不托人以传也。
托人以传者,必其人之文与我相上下,如刘之序,苏之序欧,然后无愧。
若赵得之序韩,殆似以莛撞钟、蠡测海矣。
清漳杨公彦侯,乾、淳耆旧,文既高雅,而序之者皆当世名卿相,余不能悉记。
追念少小受学于故谏议忠简、傅公,公不妄语,不溢美,其评公之文曰:「典实浑厚」。
又曰:「虽或汪洋闳肆,其归无一字之不实」。
余以忠简之评考杨公之文,信然。
昔河汾王氏论历代文士十有六人,略曰:「谢灵运小人哉,其文傲;
沈休文小人哉,其文冶;
谢庄、王融纤人也,其文碎;
徐陵、庾信夸人也,其文诞;
谢朓浅人也,其文揵;
江总诡人也,其文虚」。
曰冶曰碎,则不浑厚矣;
曰诞曰揵曰虚,则不典实矣。
此河汾氏所以退沈、谢辈而进荀悦、陆机,忠简公所以厌近作而深嘉屡叹于杨公之文乎!
杨公东溪高公彦先同时,高辈行稍先,与公倡和,尚书颜公几圣诸贤皆从公游,其师友渊源如此。
公讳汝南,子孙多象贤。
求余文者,曾孙新怀安思谦
百苦吟(一百一首并引) 其九十六 受业 清 · 嵇永仁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出处:抱犊山房集卷二
招携琴剑别姑苏,恐类名场诗酒徒。
膏火几年依别业,钓鱼台畔学为儒。
按:(铨部张鞠存夫子见余落拓吴门携至东溪令下帷数载耳提面命成就余学)